太西区井下污水处理站于2009年投入使用,设计进水SS(悬浮固体)最大为1500mg/L,在实际运行中SS平均值为:3123.91mg/L;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设计值,因设计原因预沉调节池出水只能采用下液位出水,导致污废水在未经充分沉淀的情况下,进入了高效澄清池和多介质滤池进行处理,使其负荷增加,造成高效澄清池蜂窝填料下沉、塌陷;多介质滤池滤料板结无法使用,最终致使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困难。根据当前遇到的问题,通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以下改造方案,分别为:
①将预沉调节池下液位出水口改为上、下液位出水,在原有DN600管路开口处加高1.5米作为上液位出口,在原出口处自制90度三通管,三通出口长0.5m,作为低液位出口,共增加DN600钢管4米。新增自制控制挡板两套,使用钢丝绳控制开闭,新增φ8mm钢丝绳20m×2根,新增定滑轮2套,固定于屋顶,新增两套钢丝绳固定装置;
②预沉调节池前端增设加药点,新增DN32镀锌钢管长170m,从加药间敷设至预沉调节池进水口处。
本次对太西区井下污水处理站预沉调节池优化改造的研究,创新点在于:
① 把预沉调节池出水口(低液位)改为上、下液位出水口,增加了污泥在预沉调节池中的停留时间,达到了预沉调节池分层运行,让处于上液位出水口的上清液汇入后续处理单元,从而达到减轻后续处理单元处理负荷的目的。
② 在原有加药系统的基础上,增设一趟加药管路为预沉调节池前端加药,加快了悬浮物的沉降速率,使悬浮物在预沉调节池阶段得以充分沉降。
在这两项小改造完成后,每年最少减少一次斜板和滤料的更换,经初步核算,每年最少节省费用约48.69万元。
在当下环保压力日益增加的现状下,污水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得重要,而这两项小改造完成后,污水处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明显提高,高效澄清池、多介质滤池负荷减轻;从而高效澄清池蜂窝填料和多介质滤池滤料的寿命延长,大大的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可靠性,使井下生产,中水供应更为安全、可靠,为中煤平朔打造清洁型能源供应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把预沉调节池出水口(低液位)改为上、下液位出水口,增加了污泥在预沉调节池中的停留时间,达到了预沉调节池分层运行,让处于上液位出水口的上清液进入后续处理单元,减轻了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负荷,处于上液位出水口之下的污水继续沉淀;加之混凝剂的投加,使其在悬浮物高时,预沉调节池的沉淀效果明显改善,出水水质明显提升,后续处理单元负荷明显减轻。
太西区井下污水处理站预沉调节池优化改造,依靠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创新,两项改造花费约1万元,每年最少节省更换蜂窝填料以及滤料费用约48.69万元,性价比很高。
该项目获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工'五小'科技创新成果大赛三等奖。